高校“转专业自在”备受重视,“考进去再转”实际吗?

liukang20242天前998吃瓜387
6月底开端,本届高考生行将进入自愿填写这一要害环节。是为了更好的校园挑选冷门专业,仍是为了抢手专业挑选“姑息”下一档校园?仍是“先甭管专业,考进去再转”?对许多高考生来说,怎么取舍成为一道难题。
6月9日,很多考生跑出长沙市一中考点。当日,湖南2024年高考完毕(来历:我国新闻网)
6月16日,华中科技大学举行高考招生咨询会,招引很多考生及家长前来咨询自愿填写等相关问题(图源:CFP)
值得注重的是,近来,全国多所高等院校举行的2024年本科招生方针发布会上,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均对本科阶段“转专业”的方针进行了相关介绍。记者收拾发现,和以往的方针比较,现在,各大高校有关“转专业”方面的方针灵敏度更高、可挑选的次数更多,能够更充分地满意学生个性化开展需求。
其实,自高等教育诞生以来,国内很多高校就连续对转专业进行了多样化探究。转专业赋予了苍茫中的高校学子第2次挑选的时机,可是,近年来浮现出的“先上再转”观念背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他们,奔走在转专业的路上
在大学转专业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体会?来听听为转专业奔走的亲历者怎么说。
尽管要降级重读,大二学生林灵(化名)仍是预备从她口中的“天坑专业”护理学转到临床医学。她地点的校园每人有三次转专业时机,只需本专业没有挂科记载即可参与转专业考试。可是,这现已是她第2次失利:尽管进入大学以来没落下英语学习,但由于临床医学竞赛剧烈,她没有经过榜初次转专业考试的英语书面考试;第2次考试时专业面试标题改变极大,她一时发挥异常,没有成为经过面试的那十分之六的走运儿。
“我绝不会抛弃。”五年制医学专业考研无法跨考,若要以医学本专业参与考研,从事临床作业,林灵有必要持续参与转专业考试,这是她退学复读之外的仅有挑选。
相同挑选转专业的还有现在在北京某高校中文系读研的胡薇(化名),走运的是,她归于成功的一员。
胡薇在大一上学期的时分就下定决心转专业。“我是浙江新高考的榜首届考生,从这一届开端,每个考生都能够填写80个平行自愿,刚开端我们都对自愿填写规矩不太了解,生怕滑档。”为了去更好的校园,家人乃至花高价请了专家为她填写自愿。终究胡薇被一所师范校园的文明办理专业选取。
入学前,胡薇对所学专业彻底不了解。开学几个月后,她才发现这个专业是校园新设的,学科建制不是很完善。“有时分感觉在这个专业学不到什么东西,每天过得浑浑噩噩。”所以,刚读大一的胡薇决议转专业。
归纳考量后,胡薇决议转到汉语言师范专业。“整个进程里,其他同学在玩的时分,我都是在图书馆补习,而且益发坚决了转专业的主意。”大一下学期,胡薇总算经过了汉语言师范的专业课书面考试和面试,并在大二正式转入汉语言师范班。据她回想,其时想要往这个专业转的人特别多,终究学院归纳书面考试、面试成果,选取了五十几个人,并为他们新开设了一个班。转入新专业之后,她仍然没有放松,大二大三两年,络绎于不同年级的讲堂,补全所短少的课程学分。
现在的胡薇并不懊悔其时转专业的决议,却有一点惋惜,“不管是开端的自愿填写仍是转入专业的挑选,我都太局限于其时的生活环境。假如以现在的眼光看,我会挑选计算机等更有应战性的学科。”
而林灵和胡薇不过是很多想转专业的大学生中的一员。据我国青年报社会查询中心曾进行的一项查询发现,79.0%的受访者都有过想要转专业的主意,60.2%的受访者表明挑选转专业是由于本专业开展前景欠好,其他受访者挑选转专业的原因包含对所学专业没爱好、高考专业没选好、爸爸妈妈期望转专业、学欠好本专业等。
转专业的门槛有多高?
其实,转专业并不是新生事物,在我国,转专业最早能够追溯到高等教育诞生之初,其时就已有转专业、转校的状况。
本世纪初,复旦大学率先在全国施行转系(转专业)准则变革,244名符合要求的学生经查核后成功转到新专业就读。
2005年,教育部出台文件,提出学生能够按校园的规矩请求转专业。
在2011年本科教学变革年里,我国农业大学开端施行自在转专业方针——转专业不再设报名门槛,有意向的一、二年级同学均可提交请求。我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等很多高校也纷繁宣告专业转出无门槛。2012年的一则揭露报导显现,浙江工商大学的新生在报届时即可自愿交换专业。
2023年5月,吉林大学宣告铺开转专业约束,每人有12次从头挑选专业的时机。吉大发布数据显现,铺开之后,2023年该校有1018名学生成功转专业。
到了2024年高考季,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名校则纷繁宣告敞开“零门槛”转专业。
复旦大学:除个别专业外,一切学生有两次转专业时机
上海交通大学:全面敞开“零门槛”转专业
同济大学:学生进校具有7次对专业作出挑选的时机
那么大学转专业终究有何具体要求?央视记者收拾各高校近年的转专业规矩后发现,现在转专业触及的要求,大致分为以下四种:
榜首,对成果有所要求学生的学分、绩点要到达必定数值。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相关文件要求,提出转专业的学生,必修课和限选课初次查核成果悉数合格,且GPA≥3.0;暨南大学要求学生的均匀学分绩点在其时就读专业同年入学学生中排名前30%(含)。
也有部分校园将平时成果依照必定份额转化为全体分数中的部分。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及纪检监察学院要求,将均匀学分绩点的30%与面试分数的70%相加之和作为查核成果规范。
第二,对转入、转出的人数有所约束。《重庆邮电大学转专业办理办法》指出,转出专业的学生人数一般不得超越本年级本专业学生人数的10%,转出人数应为学院人数的10%以内。
第三,以书面考试与面试的表现进行归纳查核,有些校园只设置面试查核,依据学生的答复打分。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发布的转专业作业计划明确要求,原则上按50%面试成果+50%书面考试成果的方法鉴定出归纳成果,再按成果排序接纳学生。
第四,其他约束。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要求接纳的转专业学生高考应为理科生,不分文理的高考变革省份学生选考科目应一起选考物理和化学科目;吉首大学药学院将高考成果的70%归入查核规范等。
关于这些要求,大部分受访者都比较理性地表明,校园对转专业建立必定门槛是能够了解的,仅仅更等待公平、合理的选拔方法。“在我转专业的进程中,最大的应战便是彻底不知道标题的大致规模,只能靠自己探究,事实证明我预备的方向确实是错的,假如查核前校园能有必定的考察规模划定,或许会更好。别的,期望有些重要信息能够及时传达和更新,防止出现原本能转却由于不知道规矩改变而失去时机的状况。”想从日语专业转入法学专业,却并未成功的林旭晨(化名)说。
“考进去再转”实际吗?
转专业方针赋予了苍茫中的高校学子第2次时机,但这并不意味着能够“先甭管专业,考进去再转”。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说,高校的“转专业自在”方针表现了大学尊重学生自愿、扩展学生挑选权的敞开精力,有利于进步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也会促进大学各学院注重专业建造,以转专业机制引导各专业竞赛。
但关于高校建立的“零门槛”转专业,其时有人给考生填写自愿支招“先不用太介意专业,进大学后再换专业”,熊丙奇对此表明,“这种主意要不得。填写自愿时,仍是要从自己的爱好、才能动身尽或许挑选合适自己的校园、专业。”他着重,“零门槛”转专业并非学生想转就必定能转成功,“一般,转入有名额约束,且要进行相应的转专业考试。”
02:18
▲视频:林旭晨叙述她的转专业阅历(来历:央视网)
林旭晨便是抱着“先进大学,再转专业”主意却并转专业未成功的一个比如。
家中两代人都从事修建行业,林旭晨其时高考完报自愿的时分,家里人和她的主意便是:冲校园而不是冲专业。为了添加进入名校的概率,她在自愿单上勾选了遵守调剂的选项。“也填了其他几个工科专业的自愿,没想到终究调剂进了我填写的保底自愿——日语专业。”
由于还怀有“修建梦”,林旭晨在没有入校前就现已开端为转专业做预备。但因校园官网告诉写明,仅限理工科学生报考工科专业,林旭晨只能抛弃心仪的工科专业,终究挑选了校园里就业率相对较好的法学专业,参与了选拔考试。回想起其时参与面试时的场景,林旭晨说:“走进房间,五个教师面无表情地看着我,那种气氛是冷峻的、严重的,我一会儿压力很大,尤其在我抽到一个彻底生疏的题的时分。”高中没有选过政治科目的她,答复得并不抱负。终究,她转专业失利。
熊丙奇表明,“现在,不少校园放宽转专业的份额约束,答应学生自在请求专业,这是一个好的趋势,可是从实际来看还要留意两个方面问题。首要,校园要加强对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学生进入大学之后,校园要引导学生了解大学、知道专业,引导学生做出合适自己的规划,让学生进行理性挑选。其次,以信息揭露的方法保证转专业的公平和公平,用师生监督促进转专业系统的良性开展。”
我国人民大学公共办理学院教授马亮也表明,考生仍是应该注重挑选自己心仪的专业,注重专业自愿填写。“榜首专业的挑选很要害,或许让学生先入为主,影响对未来专业开展方向的认知。未来转专业尽管相对自在,但也或许面对门槛和不确定性。”
在马亮看来,为了引导考生选专业,大学应自动发表转专业方面的数据,便利考生参阅,也推进相关专业进步培育质量。
“大学应该探究专业知识调色板,优化专业培育计划,打破学生选课修学分的准则壁垒,使学生能够自在选课,学生的专业特点也能够出现多彩组合,而不用拘泥于某个专业。这样一来,大学为每个学生供给定制化和个性化的培育计划,才能够对症下药,培育未来需求的跨学科人才。”
(海报新闻修改 石慧 归纳收拾自我国新闻网、央视网、北京青年报、我国教育新闻网等)
告发/反应
友情链接: